html模版“互聯網+”讓教育更關註“人的維度”(憑欄處)
如果說,去年年底國內最大慕課平臺“學堂在線”完成1500萬美元A輪融資的消息還尚未讓人們意識到“互聯網+教育”的巨大潛力,那麼,連日來在整體表現平淡的美國股市,中概股,尤其是“互聯網+”概念股大漲逾10%的搶眼表現再一次証明,“互聯網+”的概念已真真切切地颶風來襲。

是的,在教育領域,有關“互聯網+教育”的討論,已經成為近一段時間當仁不讓的焦點。人們津津樂道於在“互聯網+”概念風起雲湧的今天,究竟什麼是“互聯網+教育”,“互聯網+”究竟為傳統教育模式與理念帶來怎樣的改變。

曾有人將其理解為將教學過程從線下移至線上,還有人將其理解為教學打破時空與人數的限制,理解為授課、作業、考試的方式的更為便捷……但這些或許都還不是“互聯網+教育”的本質。

“互聯網+”究竟能給教育帶來什麼?仔細品讀一下由於互聯網熱引發的教育界內部的討論熱詞,我們能尋到一絲線索:“翻轉課堂”,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﹔“慕課”和“O2O”學習模式,讓按需學習、自主學習成為可能﹔“基於大數據的教學與評價”,讓學習者的個性與差異性得到充分凸顯與尊重。以上種種,讓我們捕捉到瞭一個共同的關鍵詞——“人的維度”。

是的,“互聯網+”給教育帶來的最大改變,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,更重要的是讓教育有瞭“人的維度”,真正以學習者為中心,真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需求,真正將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。

而這些,恰恰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相對不足的。曾有教育學傢指出,傳統的教育模式映射瞭工業化集中物流和批量生產的模式,鈴聲、教案、教材和按照時間編排的流水線的場景,人才培養的標準是一致的。也曾有校長痛心疾首,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世界,我們不僅關註他們的分數,還應該關註分數背後的東西,更應該關註他們的生命健壯與精神成長。然而遺憾的是,傳統的教育模式沒有如此系統地形成促進學生成長的關聯模型,教育在很多時候,依然依靠零散的經驗、刻板的方式和想當然的判斷。

這一切,將基於互聯網發生改變。基於互聯網,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、每一次評價與反饋、每一次提問與質疑,都可以作為數據轉化為信息,作為個性化學習與評價的依據﹔基於互聯網的“用戶思維”,老師們會更加在意學生的深度需求,面向每一位學生的因材施教才會紮根課堂,師生才會真正成為合作者,共同開發和創造恰切的課程。

當然,“互聯網+”bmw音響改裝給教育帶來瞭改變的可能,更給傳統教育帶來挑戰,學校的教育理念,老師的授課方法,對學生的評價方式,都將發生顛覆式的變化。“唯一辦事聰明的是裁縫。他每次總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。而其他的人,老抱著舊尺碼不放。”蕭伯納昨日的嘲諷,不正提醒我們,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時代的進步與技術的革新嗎?

有人說,當改革無法觸動教育,技術會觸動它。期待“互聯網+”,為教育帶來更多更好的改變。

汽車喇叭品牌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5年04月16日 18 版)

汽車低音喇叭A786D2DF914F98DE
arrow
arrow

    ds8h24d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